公益项目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善公益 > 公益项目

丰都肉牛产业科技项目

发布时间: 2015-05-13 18:06   阅读次数:
从1998年开始,由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等组成的肉牛科技专家团队带着国家科技部、重庆市科委重大专项等近十个科研项目入驻丰都,通过十六年的坚守与探索,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具有上千年役用养牛历史的丰都,解脱了传统养牛观念的束缚,肉牛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步入我国肉牛优势产区行列,迈入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宏伟目标。肉牛科技团队在丰都用科技的星火点燃肉牛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个项目、凝聚一支队伍、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探索出一条科技致富之路。国务院扶贫办、重庆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的“中国产业扶贫·肉牛发展峰会”于2012年7月在丰都成功举办,“丰都节粮型肉牛养殖”进入农业部等《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武陵山片区优势特色产业行列。“丰都肉牛”已成为重庆畜牧业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丰都养牛历史悠久,但传统养牛只为“耕田”,经济效益低。要发展经济效益高的肉牛产业,存在本地牛只个体小(一头本地牛产肉不到100公斤)、科学技术缺乏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肉牛科技团队围绕现代肉牛全产业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研究集成了肉牛杂交改良、程序化输精、标准化高效饲养、草畜配套、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肉牛屠宰及牛肉加工等肉牛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获国家授权专利15项、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12项、出版著作3部,实现了肉牛全产业链技术创新。
     在品种改良方面:针对本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等问题,以生产牛排、冷鲜肉等优质牛肉为方向,引入了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德国黄牛、金黄阿奎顿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矮脚牛等8个世界著名牛种,筛选出了适宜重庆生态环境、肉用性能好的二元杂交组合、三元杂交组合、级进杂交组合。杂交牛产肉量达到330公斤(接近美国肉牛平均产肉量350公斤),是本地牛的3.3倍,肉质达到国家特级牛肉标准。开发出了冷鲜肉、红烧牛肉、麻辣牛板筋、牛肉丸子等十余个系列上百个产品,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认证,进入麦德龙、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畅销国内外市场。一头杂交牛价值高达4万~5万元,相当于本地牛价值的5~6倍,实现了“土牛”到“金牛”的嬗变。
     在肉牛高效饲养方面:完成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繁殖母牛等《饲养管理规程》的制订,并通过重庆市地方标准的颁布,推进了肉牛的标准化建设,为肉牛的安全、优质生产奠定了基础。开发了啤酒糟、果渣、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研发的抗热应激中药复方可提高育肥牛日增重26%,犊牛中药复方可提高断奶犊牛免疫力及日增重22.6%,开发的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产品可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牛日增重。引进上100个优质牧草品种,构建了草畜配套牧草种植模式,实现了南方农区肉牛生产的草畜配套。团队成员还建立了适宜当地肉牛养殖的生物安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体系。
     团队成员边研发边推广,走村入户手把手教农民及肉牛相关从业人员牧草种植、人工授精、圈舍修建、肉牛养殖、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粪污消纳等技术,与丰都县共同建立了“首席专家+市县级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社指导员”的四级科技服务体系,确保了科技的落地成长。
     2013年,丰都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3万头(存栏21.95万头,出栏11.05万头),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存出栏规模居重庆市第一位。全县从事肉牛产业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肉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家,全县45%的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带动近70%的贫困户走上了养牛致富之路。团队将在肉牛新品种培育、高档牛肉生产等方面继续开展技术研发和集成,为“丰都建牛都”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重庆现代肉牛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爱心助学活动---走进开县 下一篇:以“五动”为途径 确保村官创业项目扎实有效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附1号百业兴大厦12楼 电话: 023-67880910
渝ICP备19014893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758号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