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7月24日早上,留着平头,身穿印有“渝州公益”四字的T恤,一个月难得回重庆的黄伟在电脑桌前开始忙碌起来。
2017年底,黄伟所在的重庆渝州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承接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从那时起,他便扎根镇远,在当地开启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模式。
黄伟为社会组织授课培训
“当时算是政府部门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吧,现在的生活围着这个项目,觉得很充实。”黄伟不仅是重庆渝州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的副会长,早与扶贫结缘的他,如今正将自己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公益事业中。
重庆到镇远
“我家灯不亮了,能不能麻烦你们帮忙看一下。”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的邰爷爷给志愿者打了一个电话,没过多久,志愿者就上门解决了问题。
邰爷爷已经70岁,子女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两口在家。随着年龄增加,邰爷爷的身体也愈发不如从前,采购米、油、化肥等生产生活用品成了问题。
“我们跟邰爷爷的子女进行沟通,由邰爷爷的子女购买我们的服务,只要邰爷爷一个电话,立马有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重庆渝州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主任黄伟说道。
重庆的社会组织怎么到贵州开展服务?到底要做什么?
2017年10月,镇远县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动“可持续基层党建+创新城乡社区治理+长效脱贫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当地民政部门辗转找到黄伟,希望以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培育专业性社会组织等方式,建立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的协同工作机制,培养、打造一支反贫困与社会建设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在那以前,镇远县没有一家正规的社会组织。”拥有16年公益从业经验的黄伟作为外来者,心里也有略微担忧,是否能够融入当地。不过,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让黄伟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一年只提供10个月服务
起初,黄伟刚到贵州镇远时,一直摸索该建立怎样的服务机制来更好地帮助当地的群众。
观察一段时间后,黄伟发现,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家中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孩子,村民购物不便;农忙时节孩子无人照料;孩子作业无人辅导……
黄伟倡导成立了镇远县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并孵化培育4家本土社会组织。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探索设计出“一条龙”照料服务。在社区设立儿童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等服务;调动各方资源举行招聘会,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期望的中青年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为行动不便的群体提供代购、代销、代助、体检等服务。
该项目每年只提供10个月的服务。为何不是全年服务?“志愿者只是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助手,真正的亲情陪伴需要子女,另外两个月应留给他们子女。”
“套路”玩得多
2003年以前,作为媒体人的黄伟见过在光鲜亮丽的老板,也见过衣不蔽体的穷苦人家,在一定程度上给黄伟心里种下了一颗善的种子。
“那时不能叫公益,应该说是慈善。”黄伟每次到贫困地方采访,走之前总先请朋友们吃饭喝酒。“想让他们都捐点东西,我出差采访时就一道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说到这,黄伟笑得特别“贼”。
不过,“套路”玩多了,朋友们都懂了,开始避着他。
“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有钱人应该帮助穷人。有一朋友开了工厂,我还曾专门去厂门口堵他。”回忆当时简单粗暴的方式,黄伟也略微不好意思。
黄伟外出考察学习
那一年,黄伟也加入了重庆志愿者总队,成为一名志愿者,一起到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曾遇到一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在我们去看望他之前,竟然40年未出过门。”震惊之余,黄伟当时在想,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家庭还有很多,如何为他们提供实在的服务,如何吸引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
“全职”志愿者 兼职包工头
成为志愿者后,黄伟慢慢兼顾不了工作与志愿服务,2005年,他索性离职成为“全职”志愿者。
没有固定收入的黄伟开始做兼职养活自己,老师、包工头,均尝试过。
在这过程中,他也慢慢了解到,简单的慈善捐赠无法做到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利用专业的公益角度去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后来,黄伟还辅修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课程,以更专业、科学的理论指导,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壮大。2007年,发起成立重庆渝州义工服务中心(2014年正式注册为“重庆渝州公益事业服务中心”),黄伟也成为重庆本地最早的一批公益人之一。
从到地震灾区参与灾后重建、培育重庆本土公益行业人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到如今在镇远县培育孵化社会组织,以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黄伟在公益这条道路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今,黄伟计划结合贵州地区特色的侗族文化、镇远古镇的旅游资源,尝试探索邀请投资商在镇远县建民宿,创办面向全国游客的民族生态文化体验营,以此推动更多人参与到当地的扶贫事业中。
文/秦川 罗歆瑜
上一篇:这个老板到山区办厂 带动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下一篇:武隆香房村党支部书记黄朝林:放弃铁饭碗,反哺家乡点“山”成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