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工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善公益 > 雨露工程

2016年下半年重庆市国资系统雨露工程实施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17-05-25 15:25   阅读次数:
重庆市国资系统雨露工程项目在2016年上半年资助1000名农村贫困学生的基础上,下半年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工作,严格按要求实施项目,共资助2000名贫困大学生,每个学生资助金5000元,有力地发挥了国资系统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精准地帮扶了农村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助推了学生走出困境、去实现梦想的愿望。现就实施项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国资委、市扶贫办《关于做好2016年下半年重庆市国资系统“雨露工程”工作的通知》(渝国资[2016]359号)要求,按分配计划和项目程序,在18个贫困区县和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实施了雨露工程项目。
    项目实施范围共计20个区县,涉及445个乡镇,资助贫困大学生2000名,其中资助重点倾斜了巫溪、城口、酉阳和彭水四个重度贫困县。整个资助贫困大学生中,女生1150名,男生850名;少数民族学生497名,约占25%;本科学生1003名,约占50.2%;新生1936名,占96.8%;建卡贫困户学生1948名,占97.4%;贫困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3675元。
    项目实施基本流程与上半年相同:市下达计划→区县组织申报→贫困学生填写申报表→村、乡镇、区县审核申报材料→市审批→下达批复及公示资助名单→资助金兑现学生。
    二、项目申报出现的新特点
    (一)资助贫困大学生全覆盖
    雨露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2016年加大了力度,国资系统上半年资助100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下半年资助2000名贫困大学生,全年共3000名,力度很大。同时其他系统也加大力度助学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大学生。余下的农村建卡贫困户大学生,由扶贫系统雨露工程全覆盖,使每个新入学的建卡贫困户大学生都得到了资助。国资系统在参与全覆盖助学扶贫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
    (二)申报职业学院学生增多
    2016年下半年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中,本科生只占50.2%,而大专生占了49.8%,其中职业院校大学生809名占到了总学生数的40.45%。同样2015年本科生比例就高,占到了85%,而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只有9.7%;2014年本科生占比更高,是89.4%,其中职业院校大学生只占总学生数的7.4%。显然,2016年纳入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更广泛更全面,也助推了更多贫困大学生走出贫困,接受高等教育,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资助学生更加严谨
    由于加大了助学扶贫力度,各区县申报学生数量大,工作量也相应增大,稍微不细心,申报对象就容易出错,所以区县和市级审核都非常重要,审核都很严谨细心。
    一是审核时发现,好些区县申报的大学生中,有个别属于培训学校,也有属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对此区县及时作了调整,严格按雨露工程项目要求实施。
    二是市国资委对申报名单批复后,又有区县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调整,如涪陵、酉阳就有学生调整,原因是学生放弃读书继续复习,来年再考更好的学校,也有去参军的,已不属于资助对象。在此基础上,市扶贫开发协会对资助的学生名单批复了区县。
    三是区县得到资助金拨款后,统一兑现学生时,又有少数区县对资助的一些学生进行了更换。这些区县有彭水、奉节、巫溪和开州。开州更换了38名学生,被更换掉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已经享受了资助;彭水、奉节被更换掉的学生主要是有享受了兜底资助的,有放弃读书的,有去参军的;巫溪更换掉的6名学生属于四类清理人员,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待遇,四类清理人员是指贫困户家庭成员中“一是办企业,二是购车,三是县城购房、四是拿财政工资”。
    三、助学扶贫成效
   (一)精准帮扶,助推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重庆市脱贫攻坚任务重,要实现7个重点区县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脱贫销号,59.3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市国资系统聚集社会力量,筹集大量资金,积极投入雨露工程助学扶贫,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家庭,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助推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资助农村贫困学生上大学,从根本上说是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智力扶贫、智力脱贫,从长远说是真正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资系统雨露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成效明显,也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二)凝聚正能量,唤起社会关注
    国资系统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汇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参与扶贫攻坚、脱贫攻坚,实施国资系统“雨露工程”助学项目,充分显示汇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贫助学的正能量,表达了捐资企业的大爱之心,体现了爱心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雨露工程助学扶贫项目,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的直接帮扶,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也是精神上的支持,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拼搏奋斗的精神。国资系统参与雨露工程助学扶贫项目,不仅深受各区县的支持,更深受农村贫困家庭的欢迎,也唤起了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2016年,不仅更多的机关系统积极参与助学扶贫,社会更多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助学扶贫,帮助贫困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使全覆盖资助贫困大学生得以实现。
    (三)献出爱心,激励学生
    国资系统雨露工程呈现的是大爱之心,给贫困学生带来了雨露滋润,给贫困学生家庭带来了一片温暖。贫困学生在最需要帮助时得到雨露工程项目的资助,自然会感动他们,激励他们。巫溪县一位受助学生说到:“有了这份补助,我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我相信,平凡的我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在平凡。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感激,用我的真情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奋斗去担起我肩上的那份责任。”受助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帮助,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提升。酉阳县一位学生说:“真的上了大学,昂贵的费用会让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压力大,生活痛苦。但社会上的良心,政府的扶贫,让大学不仅仅只是我们寒门学子梦想的地方,而是让农村的孩子多了一个与自己命运搏斗的机会。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所有爱心。受资助的我们会在大学成就更好的我们,在未来回报社会,奉献祖国!”许多受资助的学生都表达了他们的感激,还表达了他们的希望。涪陵一位学生说:“得到了雨露工程的资助,我很荣幸,希望这个工程一直坚持下去,给更多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四、主要问题
    (一)申报兑现时间拖延
    2016年雨露工程学生申报资料和资助金兑现学生,在部分区县这个环节被拖延,和往年比明显延迟。申报资料全部收齐几乎延迟了一个月,资助金兑现学生时间也相应延后。主要原因,2016年参与助学扶贫的部门多,对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实施了全覆盖。学生申报数量大,为确保每个贫困学生得到资助而又不重复,区县明显增大了工作量,各部门要进行学生数据交流对比确认,无误后才实施资助。行动慢的区县,申报和兑现时间相应拖得更长。
    (二)申报对象依然有不细心之处
    有的区县申报对象核实不够细心,报到市里审核时发现将一些培训学校和中专学校误作高校申报上来;还有个别学生申报资料不全,未附录取通知书;汇总表中也发现个别学生名字录错,音同字不同。
    (三)没有及时在协会官网上公示
    2016年下半年由于协会官网是跟市扶贫办官网一起托管的,因统一搬迁原因,协会官网下线,不能公示雨露工程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名单,影响了学生在官网上查看公示情况。由此使得学生名单公示发布在救助学生群里,只能使加入群里的学生能够看到,但好在区县也实施公开透明原则,自行公示了本区县资助学生的名单。
    五、2017年工作
    (一)希望市国资委和市扶贫办继续实施雨露工程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
    2017年是全市基本实现全部脱贫的最后一年,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关口,希望国资系统雨露工程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家庭,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最后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协会将严格按市国资委和市扶贫办要求,与区县一道,做好工作,确保项目有效实施,保证每个受助学生得到资助,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
    (二)做好雨露工程助学扶贫宣传工作
    雨露工程助学扶贫项目,是一项精准扶贫和精准帮扶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智力扶贫工程,也是一项爱心扶贫的公益项目,需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广泛宣传,要宣传到农村,宣传到贫困家庭,让贫困学生知道。雨露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公开透明的,是严格按要求按流程进行的,而项目的意义又是非常重要的,资助一个学生,等于帮扶一个家庭,甚至脱贫一个家庭。通过市、区县和乡镇广泛宣传,助推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生活。
    (三)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做好雨露工程工作,需要区县项目工作人员继续给予支持和合作,针对实施项目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举办一次雨露工程项目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区县项目工作具体管理人员,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工作效率,确保雨露工程项目做得更好,项目完成质量更高。

                                                                           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
                                                                                   2017年2月

上一篇:2016年上半年市国资系统雨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下一篇:在贫困的夜里奔跑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附1号百业兴大厦12楼 电话: 023-67880910
渝ICP备19014893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758号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