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
-
项目简介
[field:sonchannel0]
- 项目简介
[/field:sonchannel0]
-
项目动态
[field:sonchannel0]
- 项目动态
[/field:sonchannel0]
-
项目列表
[field:sonchannel0]
- 项目列表
[/field:sonchannel0]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善公益 > 雨露工程 > 项目动态
在2013年全国雨露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5-01-14 05:15 阅读次数:
王国良
(2013年4月13日海口)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2004年以来召开的第五次雨露计划专题工作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当前雨露计划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一天半的时间里,大家参观了海南省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围绕雨露计划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下步改革试点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刚才,海南省扶贫办等8个单位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实施雨露计划的做法和体会,陈武明同志通报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交叉检查情况。会议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很有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阜平县和甘肃临夏州、定西市专题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先后到湖北恩施州和内蒙古兴安盟专题调研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俞正声主席到贵州专题调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调研扶贫工作,不仅充分反映出扶贫开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表明扶贫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月5日至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新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同志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与甘肃省、州、县三级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到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肖家村、阳山村等三个贫困村进行了入户调研,事先设计好入户调查问卷,分成七个小组,两人一组,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挨家挨户仔细询问、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事先不踩点、不打招呼。调研期间,分别召开了州县乡干部和农民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村贫困现象、主要成因、深层次矛盾和最新特征,分析扶贫开发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汪洋副总理直接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研究如何加快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步伐。调研期间,特别是调研结束听取甘肃省工作汇报后,汪副总理对扶贫开发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精辟的思想观点,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结合学习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和此次会议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雨露计划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雨露计划是专项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基本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最终实现到2020年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雨露计划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创新
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基本素质,始终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1986年国务院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之初,就提出了加大贫困户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的任务。1994年实施的“八七计划”明确要求,“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那个时候的培训,大部分集中在农业实用技术方面。2001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开始实施后,扶贫开发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扶贫办从2004年开始,明确提出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三大重点任务之一。2005年正式命名为“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已列入中央人才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对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外出务工能力。
2007年,扶贫办下发了《关于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的意见》和《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对全国雨露计划进行了系统部署。当时明确的工作重点,一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和贫困户复员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针对贫困村村干部、致富骨干的创业培训,三是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务农劳动力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这些培训的特点都是中短期培训,主要依托全国贫困系统认定的不同培训基地进行,各级扶贫办对于认定的基地给予一定的支持。
自2010年开始,针对劳动力培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针对中短期培训出现的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机构管理不善、部分培训机构与扶贫部门违规操作甚至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我办和财政部密切配合,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对雨露计划实施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于当年正式开始试点。
雨露计划实施八年来,特别是实施方式改革试点以后,一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完善,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了贫困家庭欢迎,得到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劳动力自身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贫困家庭,情况更为严重。雨露计划目标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2年,全国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35.55亿元用于雨露计划。其中,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补助资金6.52亿元,补助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84.14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49.99亿元,完成转移就业培训921.9万人,转移率达到90%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金10.92亿元,培训1235.48万人次;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培训资金3.84亿元,培训77.47万人次;其他培训资金5.16亿元。调查显示,经过雨露计划培训的贫困劳动力与未经培训外出务工的相比,平均月收入高400元以上。同时,雨露计划坚持“扶贫先扶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是专项扶贫中唯一以提高扶贫对象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软”政策。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是促进贫困劳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最现实的方式,也是根治贫困症结,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雨露计划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奋斗目标的助推力量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最基本的前提是贫困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
目前,劳务经济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工资性收入在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中的贡献率已超过60%。但是目前在中西部打工群体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80%,贫困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还要更差。几年前我们做过统计,贫困地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受过正规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仅占10%左右。如果这一群体的就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将难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威胁,工作最不稳定、最先被解雇的一定是这部分人。同时,贫困地区留守劳动力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40岁以下的常年务农劳动力比例已降到10%以下,这使得贫困村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发展扶贫产业难以为继,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的任务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总之,随着扶贫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雨露计划的工作地位越来越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
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一方面适应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近些年,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率不高的情况相比,我国中职教育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半数以上毕业生月收入起薪高于1500元。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经过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09年的217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350万人,特别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国家制定了针对职业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的。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和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主要是两后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后,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预备制职业技能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通过解决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改革补助资金的发放方式,由通过培训机构间接补助改为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家庭,探索专项扶贫资金直补到户机制。三是贫困家庭子女在享受到各部门扶持政策的基础之上,叠加享受扶贫补助资金,促使行业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形成合力,让贫困人口获得最大收益。
三年来,试点县从9个、100个增加到200个。补助资金不断增加,首批9个试点县人均年补助1000元,共发放补助889.9万元,补助贫困家庭子女1.78万人次。第二年,补助标准上调,由1000元/人增加到1500元/人,试点范围扩大到21个省(区、市)的100个县,补贴人数19.73万人,实际补贴资金2.97亿元。去年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的第三个年头,试点范围又扩大到200个县,补助资金总额增加到6.9亿。
去年年底,针对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我们组织了全国自查和各省交叉检查活动。从检查反映的总体情况看,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比较顺利,试点政策设计基本符合贫困家庭实际需要,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支持。从总结试点成果的角度上讲,我觉得以下三点最为可喜:
一是扶贫对象家庭直接受益,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自试点开始以来,先后有40%左右贫困家庭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接受补助,直接受益。2010-2011年试点县扶贫对象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比重,由24.7%上升到26.07%,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中、高等职业学校入学人数占初、高中毕业生的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说明试点政策在调动贫困家庭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发挥作用。
二是初步探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工作程序,直补到户的方式实在可行。补助资金瞄准扶贫对象,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透明度,确保了资金补助渠道顺畅,有效地避免了补助资金在拨付过程中流失,保障了资金安全,防止了腐败问题的滋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发放的地域鸿沟,为异地就读贫困的家庭子女打通了补助渠道。
三是带动了地方增加直补到户的投入,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重庆市自主扩大试点范围,2012-2013学年在国家安排6个试点县、补助2379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市政府投入5000万元到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实现了全市试点政策全覆盖。河南省参照国家试点补助标准,投资1.05亿元举办了职业教育蓝领班,规模目前已达7万人。湖北省目前的雨露计划各项补助资金方式已全部实现直补。湖南、贵州、宁夏、广西等省(区)也不同程度地增加投入,加大对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直补力度。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目标瞄准偏离,补助标准偏低,基础数据不准,试点资金不足与结余情况,工作经费缺乏,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不断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成效。结合大家昨天的讨论,对几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初步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在国家层面制定试点管理办法,建立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以现有的工作程序和补助方式为基础,制定更加规范合理的管理办法。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各地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实现动态管理,提高瞄准率,努力实现应补尽补。进一步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数据库建设力度,完善以户为单位的数据录入机制,抓紧补齐贫困户统计资料,为实现应补尽补目标和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奠定基础。
三是简化程序,减轻基层工作量。试点开始以来,不少同志多次提出这条建议。当初设计一年补助分两次发放主要是担心在校生期中流失,从试点情况看,流失的是极少数。初步考虑,从2013-2014学年起,改每学期补助一年发放一次。具体方式我们将同财政部沟通研究后再定。
三、全面提升雨露计划工作水平
(一)正确认识雨露计划实施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雨露计划与建档立卡的关系。瞄准贫困人口,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做好雨露计划工作的基础。国家提高扶贫标准后,各地花了很大力量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我办明确要求雨露计划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人群。要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数据库为基础,探索补贴资金瞄准对象、入户到人的有效方式,逐步实现直补到户。这一原则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这也是取得雨露计划试点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是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的关系。最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相关行业部门也开展了劳动力培训项目。有些同志对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项目的必要性存在疑问。我们一定要搞清楚雨露计划与其他政策、项目的关系,简单来说,其他政策面对的是所有农村人口,是普惠的,雨露计划瞄准的是扶贫对象,是特惠的。一般的政策不足以解决贫困家庭子女问题,雨露计划是针对贫困家庭专门设计的扶贫项目,主要目的是,保证他们完成职业教育学业,顺利就业。
三是雨露计划试点和其他培训的关系。雨露计划试点主要是针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对于贫困家庭和贫困地区的其他劳动力,要继续开展中短期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进一步明确下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是不断深化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努力拓宽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渠道,不断加大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一要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优势,探索建立东西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中西部贫困家庭子女到东部接受良好职业教育创造机会。二要充分发掘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动员更多的民营职业教育学校参与雨露计划。三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贫困地区成年劳动力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二是做好扶贫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扶贫试点等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针对目前农业从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技能化的现状,研究开展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
三是注重贫困村创业人才培养。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或创业发展方向,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到产业示范点集中办班等方式,对种植养殖带头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者、农村经纪人等,分类组织各专业培训。重庆市扶贫办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可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四是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雨露计划工作新途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在雨露计划改革试点中遇到了语言、生活习惯等突出问题,各地要在尊重民族风俗,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扶贫对象素质的有效办法与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提高学员的汉语水平,为他们走出去扫清语言障碍。对没有外出就业需求的扶贫对象,可根据不同民族习惯、地方特色等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增加收入。
(三)近期需要完成的几项工作任务
一是出台雨露计划工作指导意见。国务院扶贫办将根据这次会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深入调研,组织力量,争取尽快研究出台指导意见。
二是完善试点工作方案。要认真总结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中各地的成功经验,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实施方式、范围等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方案。
三是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对雨露计划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步伐,逐步实现雨露计划工作对象、补助政策等信息的公开、透明、可查。黑龙江、山西、新疆等地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尽快实现对雨露计划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四是健全监测评估和激励机制。要设计指标体系,量化工作标准,明确奖惩办法,实现对雨露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雨露计划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和监测评估激励机制。昨天下午的讨论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来自基层县里的同志,提出的意见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我听了很受启发,我们将带回去认真研究,争取在下步工作中采纳。同志们,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雨露计划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做好雨露计划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上一篇:关于印发《重庆市“雨露工程”项目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下一篇:重庆市“雨露工程”项目资金暂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