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工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善公益 > 雨露工程

2020年“雨露工程”助学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2-03 10:41   阅读次数:
    根据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同意2020年实施“雨露工程”助学项目方案的决定》(渝扶协文〔2020〕17号)和下发《关于做好“雨露工程”助学项目工作的函》(渝扶协函〔2020〕25号)要求,于今年5月组织实施项目,到11月底完成项目任务。通过“雨露工程”助学项目的实施,践行了协会的宗旨,不忘初心,扶贫济困,为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项目共资助9个区县364名贫困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88名(占52%),女生176名(占48%),少数民族(含土家、苗、侗)学生95名,占26%。总学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贫困学生293名,占80%,其他特困学生71名,占20%,小学学生229名,占63%,中学学生135名,占37%。资助的9个区县学生数分别为:巫溪30名、城口44名、酉阳50名、奉节50名、开州48名、石柱50名、云阳43名、巫山37名、荣昌12名。造成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申报资料可以看出,孤儿、残疾、单亲、离异、父亲或母亲去世等都是造成学生贫困的重要原因,这部分贫困学生占比不低于34%。项目资助每个学生1000元,共计资助金36.4万元。
二、严格审核及申报程序
      区县实施单位严格按市扶贫开发协会文件要求,开展项目前都进行了深入调研,如奉节县教委落实专人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学校进行调研后才确定资助高中一年级特困学生。开展调研后严格筛选,认真填写申请表,一一核实,做到对象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精准。对象确定后,学生资料按要求按程序汇总报送。市扶贫开发协会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最后审核,确认无误后,对所有拟资助的贫困学生在协会官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资助金兑现学生后,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查,了解是否得到资助金和家庭现阶段困难状况。抽查方式主要通过电话询问受助学生家庭,同时还走访了荣昌高山村村委会和受助贫困学生家庭,实地了解情况。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主要体现在严格资助对象和严格审核上,可说是精准帮扶了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助推了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
      在实施项目中严格按程序进行,主要程序是:协会下发实施项目文件——区县协会(扶贫办、教委或相关单位)组织申报——贫困中小学生(家长或教师帮助)填写申请表——实施区县或单位审核并申报申请表和相关材料——市扶贫开发协会审定申报材料——协会官网公示拟资助的贫困学生名单——协会下达项目批复——拨款给区县项目实施单位——资助金到账区县后及时兑现贫困学生——市协会对受助贫困学生进行抽查(包括电话抽查和到家走访)——市协会完成项目实施报告。
三、项目效果
      “雨露工程”助学项目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区县和社会广泛关注和称赞,深受区县实施部门、乡镇和村社、乡村学校和教师、受助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走访受助学生家庭都能听得这样的声音: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爱心组织的关心关怀,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得到帮助,我们一定叫孩子好好读书,成为有用人才,报答国家报答社会。巫溪县实施部门得到资助金兑现学生后说:目前正值初冬季节,对于农村的困难学生来讲是“雪中送炭”。巫溪县文峰镇一名受助学生得到资助金后也说:当我们收到这笔钱的时候,感到很温暖,我们一定珍惜学习机会,发奋读书,用优异成绩来感谢市扶贫开发协会和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
      “雨露工程”助学项目一路走来,不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成为了协会的品牌公益项目,成绩和贡献不仅被社会认可,也得到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的肯定和表彰,获得了今年揭晓的“重庆慈善奖”,成为全市榜样之一。



                                                                                                                                                                                                                                                                                           2020年12月2日

上一篇:奉节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雨露工程”助学项目落实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20万元善款资助的学生名单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附1号百业兴大厦12楼 电话: 023-67880910
渝ICP备19014893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758号


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